碧城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12111亩,草原平衡面积13.75万亩,云岭黑山羊养殖是碧城镇的传统养殖业。碧城镇的黑山羊以放牧为主,其肉细、色鲜、味美,风味独特,膻味小,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羔羊是羊一生中生长发育强度最大而最难饲养的一个阶段,稍有不慎不仅会影响羊的发育和体质,还会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给养羊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羔羊的细化管理在羊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才能提高羔羊成活率,培育出体质、体型良好的羔羊,实现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早吃初乳,吃足常乳
母羊产后5d内的乳叫初乳,浓度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和抗体、溶菌酶,易消化,具有抗病和轻泻作用,是初生羔羊不可缺少的保命、保健食品,可增强羔羊的体质和抗病力,促进胎粪排泄。因此,应让羔羊尽量早吃、多吃初乳,吃得越早、越多,则成活率越高,体质越强,生长发育越快。应保证羔羊在产后15~30min内吃到初乳,在5d的初乳期内,要让羔羊连续吃好初乳。哺乳时,生产人员应对弱羔、病羔或保姆性差的母羊人工辅助羔羊吃乳,并安排好吃乳时间。
对母羊有病、死亡的羔羊,以及无奶羔羊、双羔或三羔等要根据情况尽早用保姆羊哺乳,或通过人工喂养提高成活率。人工喂养前3d要吃母乳,否则成活率低,即使成活,抗病率也弱,易患各种疾病。喂养时,可加喂鸡蛋和牛奶、奶粉、豆浆、羊奶等,可调入复合维生素或多维葡萄糖,专人、定时、定量、定温进行喂养和护理,保证羔羊正常生长,防止僵羊出现。
常乳是母羊产羔5d以后至干奶期之前所产乳汁,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食品,是羔羊主要的食物。羔羊生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而其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大量采食草料,只能以母乳为主要来源。所以,要尽量提高母羊泌乳量,让羔羊尽量吃足常乳。
2适时补饲,抓好奶料过渡期的饲养
羔羊时期生长发育迅速,40d后,要减奶量增草料,若吃不进草料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在61~90日龄阶段,羔羊开始奶与草料并重,后期奶量减少,以优质干草与精料为主,奶可视为蛋白质的补充料。要早开食,训练羔羊吃草料,促进胃的发育,增加营养来源。羔羊生后7~10日龄,在跟随母羊放牧或补饲时,会模仿母羊的采食行为。此时,可将饲料炒熟粉碎后,撤于饲槽内对羔羊进行诱食,引导羔羊去啃,经反复几天的引导,羔羊就会吃料了。初喂的饲料应质地疏松,易于消化。初期,每只羔羊每天可补喂混合料10~20g,待羔羊习惯后逐渐增加补喂量。一般2周龄至1月龄为50~70g;1~2月龄为100~120g;2~4月龄为200~250g[1]。精料最好用配合饲料,建议配方为:玉米49%,麦麸21%,菜粕6%,豆粕15%,骨粉2%,食盐1%,鱼粉3%,白糖2.5%,羊用复合维生素0.5%[2]。同时将幼嫩的青绿饲料或青干草(最好是豆科和禾本科草)扎成草把放入草料架上或悬挂于羊舍空中,引诱羔羊自由采食,使羔羊瘤胃等到锻炼而发达。同时,还可以及早从草料中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铜和铁,防止羔羊贫血。补饲的日粮最好按羔羊的体重和日增重要求,依据饲料标准进行配合。应力求多样化,适口性好,易消化,粗纤维含量少(不超过6%),富含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矿物质、维生素。补饲的方法应由少到多,少喂勤添,定时、定量、定点,保证饲槽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3加强管理,顺利断奶
羔羊出生后要用碘酒进行脐带消毒,防止感染;注意保温防暑,进行称重;7~15d内去角;1月龄左右对不符合种用的公羔进行去势。为防白肌病的发生,应给生后6d的羔羊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对60日龄前后的羔羊,应进行驱除体内球虫和绦虫的工作[3]。1月龄后羔羊应适当运动,赶到草地上放牧。羊舍内可用砖、木搭成高台阶,任其攀登。同时做好编号建档工作,记录好羔羊的出生日期、出生重量、父母亲编号、出生健康状况,每月龄的体重、生长情况等,为以后的合理利用做准备。羔羊时期容易发病,如羔痢、肺炎、胃肠炎等,应经常观察食欲、粪便、精神状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保证羔羊有足够的阳光和营养,保证哺乳卫生,保持舍内的干燥、清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勤换垫草或垫土,定期消毒,做好羔羊防病、治病工作,细心观察羔羊,有生病迹象的应及时治愈。碧城镇现在对羊重点预防的传染病主要有口蹄疫、山羊痘和小反刍兽疫,要及时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羔羊一般在3~4月龄断奶,断奶时间要根据羔羊的月龄、体重、补饲条件和生产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早期断奶的羔羊,必须提供符合其消化特点和营养需要的代乳饲料,否则会造成损失。断奶时,要求母羊转移,母子不再合群,并做好饲料、环境、饲养方式的逐渐过渡,以减少羔羊的应激反应。也可采取逐渐断奶法,即从2月龄起,逐渐延长母仔的分隔时间,直至最后断奶。断奶后的羔羊要加强放牧和补饲。羔羊时期还应定期检测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为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并结合放牧搞好运动,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
4加强冬季断奶羔羊的培育
冬季断奶羔羊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一方面离乳离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给予羔羊以不利的刺激;另一方面冬季牧草枯萎,不落叶的灌木丛枝叶较高,个体矮小的羔羊采食不到;还有一方面,气候严寒,自身需营养多而消化功能尚未健全,使得断奶羔羊放牧时跟着跑,吃不饱,营养缺,体质弱,发病多,死亡率高。这已成为羔羊生产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冬季断奶羔羊的成活率,生产实践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适当提早配种时间,以减少冬季断奶羔羊的存栏数,或推行早期断奶和集中育肥技术。 断奶羔羊单独组群放牧,可在放牧时将高层灌木砍倒,让羔羊采食。 (3)收牧后,将断奶羔羊集中饲养,到冬羔圈补饲青绿饲料和精料。
(4)加强冬羔圈的防寒保暖和清洁卫生工作,并特别注意冬羔圈要干燥[4]。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领导小组.云南热区山羊生态圈养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12:49
[2] 羔羊的饲养管理.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nc.mofcom.gov.cn/news/PIP321088111078360.html,2010.4.17/2015.8.11.
[3]杨和平.牛羊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153.
[4] 张彬.林间山地黑山羊生态养殖实用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