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内已广泛引进介绍了国际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比如德国的 “双元制”模式,英国的 “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和日本的 “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的 “订单培养”模式,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体现我们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奥运会开幕式上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那个“和”字一样,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实践,尤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花大力气进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模式,以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立企业行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讨论最多的是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但全面推进 “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就企业来讲,推行 “订单培养”的要素,一是要有名校、名师、名专业;二是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良好的实训条件,保证学生接受过足够的技能训练;三是要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没有这些办学要素, “订单培养”目标就落不到实处。
下面我就我院秘书专业在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谈几点认识。
一、关于秘书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思考与探索
套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的一句经典对白:“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企业要发展、要实现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在于高素质员工队伍,在于构建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的机制。从这样的战略构想出发,一方面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为员工职业生涯搭建价值提升的平台;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们的职业教育既包括对全日制学生的教育,也应该包括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并且应该把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作为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 “第一资源”, 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
工学结合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前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院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院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总之,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
2、秘书专业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
(1)建立实习基础网络。从秘书专业开办至今,根据校政企合作的方式,与绵阳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有实习、实训基地30余处,实习实训条件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校内外实习、实训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学校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为学校教学、教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找到了方向。企业通过学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直接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能力素质,为企业直接选才开辟了窗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方良性互动。符合我院打造“零适应期”综合人才的办学理念。
(2)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秘书专业的专业特殊性,使我们不可能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比如就业时“整班抬”),所以我们的订单式培养,就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合格的秘书人才。如近几年长虹客服中心挑选的秘书专业的同学,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重点加强其普通话、礼仪等方面的强化训练。重点解决学生适应就业单位的工作需要问题。
(3)在校园内引进企业建立合作培训基地。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学校提供培训场所,企业提供设施设备,师资上互通、互派,合作开展秘书专业全日制和企业员工短期培训的招生、教学、培训。
(4)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实习课程,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以企业文化为龙头,以就业热身为主线的实习课程。我们秘书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多种实习方式,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定岗实习等。
这些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实习实践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实现学校、企业、学生 “三赢”的机会。
3、加强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让机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以及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工学结合,校政企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让更多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贯穿始终,形成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聘请更多的工作成效显著、工作经验丰富的秘书或行政管理人员,担任部分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的工作,并不定期到校开设各种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
(2)动态跟踪社会需求,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作为办学单位随时都要跟踪市场、研究市场和预测市场,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按照“用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通过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校政、校企信息沟通制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等途径,动态跟踪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紧跟市场,及时调整,不断改革,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3)构建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学院师资优势,为企业提升职工素质、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服务,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指导教师或来院作专题讲座,促进学院教学更具针对性。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一线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确定专任教师担任实习生带队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实习生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