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世纪,西欧地区的异端运动盛行,一度与正统教会分庭抗礼,尤以法国南部为甚。这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正统教会并未对此熟视无睹,而是通过再次传播正统信仰来对抗异端运动的发展,中心就是法国南部。与中世纪早期相比,此次传播的手段更加丰富、要求更为严格。在法国南部的传教活动不仅挽回了大量信徒,而且对西欧教会和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略显遗憾的是,学术界似乎对这一问题关注不足,本文就致力于对此做一小小的弥补。
一、历史背景
12、13世纪,法国南部一般是指卢瓦尔河以南地区,主要包括图卢兹伯国、阿奎丹公国、加斯科尼公国、富瓦伯国、奥弗涅伯国和普瓦图伯国等。其中,图卢兹伯国的北部有中央高原遮挡,东部是阿尔卑斯山脉西段,南部为比利牛斯山北麓,全境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致使罗马教权与法国王权都难以渗透进来。因此,这一地区的割据势力强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异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
1. 法国南部异端的产生原因
12、13世纪,无论是法国的城市还是乡村,基督教已成为民众的普遍信仰。但是这种普遍性又蕴含着特殊性,不同地区的人对基督教有着不同程度的信仰,而异端的出现则使这种特殊性更加凸显。法国南部异端以阿尔比派为主(纯洁派的分支),因其在阿尔比地区比较活跃,故称为阿尔比派。阿尔比派的教义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坚持二元论信仰,认为世界分为善恶两部分,上帝是善的代表,撒旦是恶的代表。二是反对教会的腐化及其对传教的垄断,认为真正的基督教徒应该坚持信仰与信念的纯洁,进行严格苦修,轻视物质生活;同时也反对教会制度及其繁琐的礼仪,认为人们通过临终前的“安慰”圣事即可获得解救。“他们典型的使徒式生活以及坚定不移的虔诚受到诸多赞美,其言简意赅的传教之词使人一听就能被深深地吸引。此外,他们不给信徒施压过重的负担,信徒不需要缴纳什一税,只需奉献少量的善款并且遵循福音的告诫就行。因此,一些听道之人很容易相信他们就是宣传真正信仰的虔诚之人,并且给予他们诸多帮助。”因此在12世纪,阿尔比派简单的教义与礼节在法国南部已吸引了众多信徒。
法国南部异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多方面原因。第一,地理环境原因。法国南部山地、高原密集分布,独立性比较强,并且还有着复杂的风俗与文化,人们知识水平普遍低下,这就为孕育异端提供了温床。
第二,城市及市民阶层的兴起,为异端的发展提供了人力和财力。市民阶层反对教会的精神统治,要求经济自由和精神自由。如1179年的第三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的报告指出,当时图卢兹城一个最富有的商人家族就成为了阿尔比派异端的信徒。这种现象不仅在法国南部出现,在意大利也是如此,如12世纪阿诺德异端派在当时的罗马城自治运动中就起了积极的领导作用。
第三,一些世俗统治者对异端的支持,如图卢兹伯爵对异端教派的保护。异端之所以能得到当地封建主的庇护,是因为法国南部的“封建贵族并不像北方贵族那样以乡间城堡为常居地,而是以城市为常居地。他们乐于对工商业投资,其比重绝不低于对农业的投资;因此,他们同市民有不少共同利益,也少有冲突”。此外,异端运动反对的是教会特权,在某种程度上也刚好符合封建主削弱教会势力、摆脱教会束缚,从而获得更多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需求。
第四,教会的腐化与堕落。这一时期,异端强调恢复使徒式的生活,要求苦修、禁欲、拒绝拥有财产和参与世俗事务等。这刚好与正统教会的现实情况相反,一些激进的异端甚至否定正统教会和教皇的权威、否定教会礼仪和教会制度。因此,他们为反对教会的腐化和堕落,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走呼号,拉拢信徒。
2.正统信仰的传播条件
首先是西欧社会对正统基督教的普遍信仰。基督教作为罗马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播载体,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成为西欧古代世界向中世纪世界过渡期间最重要的文明实体,对新兴蛮族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法国作为当时的蛮族国家之一,受到了基督教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公元5世纪起,随着墨洛温和加洛林王朝的支持以及教会自身的努力,在今意大利、法国、德国以及英国、爱尔兰等欧洲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基督教已成为最普遍的信仰。到了12、13世纪,基督教已渗透到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因此当异端兴起时,正统基督教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去维护信仰的统一和教会的权威。
其次是教会与修道院的改革。教会与修道院通过强有力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世俗化的冲击,保持了稳定的发展,使罗马教会重新树立起普世性权威,并且在与世俗权力斗争的过程中一度占了上风。由于这种高高在上地位的来之不易,罗马教会很难容忍与其教义相违背、并对其加以否定的反对派异端。“基督教的首要责任是改造罪恶者,在异端被确认后,其经常会采取真诚的努力来劝说异端的支持者放弃异端思想。对于异端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为自己的信仰进行辩护的机会,也没有选择信仰的权力。在正统基督教面前,大多数的中世纪人们根
本没有胆量凭着良心去承认自己对异端的信仰,即使已经被证实。”
第三,法国王权的发展为正统信仰在法国南部的传播助了一臂之力。12、13世纪,法国王权日益强大。从菲利浦二世(1180-1223年在位)起,加佩王朝通过一系列战争,不仅控制了北方贵族的大片领地,而且从英国金雀花王朝手中夺取其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有诺曼底、安茹、都兰、曼恩、布列塔尼、奥弗涅和普瓦图等。北部地区的统一,为北部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也为国王控制南部地区奠定了基础。而法国国王控制南部领地的意愿,客观上有助于教会实现镇压法国南部异端和传播正统信仰的计划,因为双方的敌人是一致的。
二、传播方式
1. 修道会的传教
在古代,传教本是主教的职责。但到了中世纪,主教越来越贵族化、世俗化,失去了传教的热情和号召力。因此,在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兴起的同时,致力于传教的西多修会与托钵修会也发展起来。首先是西多修会的传教。西多修会在12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其属下的修道院遍及整个欧洲地区。为了镇压异端,西多修道院院长,如圣贝尔纳(1090-1153年)等人,经常被任命为教皇特使,在法国南部各地代表教皇行使特权,主要目的就是要监督和加强正统教义的传播。教皇英诺森三世任职期间,多次派遣西多修士以教皇使者的身份到法国南部进行传教,他们利用教皇书信及教皇发表的声明进行传教,把其作为传教内容在公共场合进行频繁的演讲。来自教皇的这些文字材料,对普通大众来说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和号召力,能很快引起共鸣,从而端正他们的思想及信仰。如英诺森三世的《三一零宣言》,这篇宣言运用了前所未有的热烈修辞,是教士传教的完美模式,包含的意象和主题特别适合于公共演说,同时又不触犯大众利益。